談健康不能少掉食安 但要科學認識食安

2024/04/02

先前在餐廳用膳時,聽到隔桌女士說,「我不吃辣,因為辣有毒!」我都懵了!辣有毒? 近期國內外不少食安問題接踵而來,台灣從西布特羅、蘇丹紅到寶林茶室,看到不少食品安全掉鏈,但又出現消費大眾誤解的地方,我們先不論不同單位的政治手法,純從科學的角度,我們要正確科學認知食品安全議題,也不要緊抓著媒體上部分危言聳聽的所謂食安專家(包括毒物專家與營養師)的片段發言不放。

科學的角度,不能只看單一報告,檢驗報告只能針對送驗的樣品說話,但從行為面,如果看到風險需要採取避險的行為,以蘇丹紅為例,短期先避免沙茶醬、胡椒粉等高風險品項,但生辣椒等等是不需要逢[辣]就避的,也不需要以訛傳訛,查證是必要動作。同樣道理,寶林茶室案例中,米製品的粿條河粉本身並非元凶,而是室溫暴露放太久的高水活性米製品有風險,必須避免,並非全國的相關米製品都有問題。

同時期,日本小林製藥的紅麴保健品出現引發腎病的食品安全事件,台灣也有進口相關產品與原料,目前尚不知真正的元兇(暫時認為是軟毛青黴酸),但看起來就是風險出現,就先避免相關產品的使用,至於是否所有紅麴產品都要避免?目前尚無法結論,應持續關注科學證據的發布。

若以企業管理層面來看,寶林粿條案與小林的紅去案都有一個相同特徵,就是都出現在生產線要關閉的概念中(寶林該分店將關店/小林大阪廠因老舊關廠),是否出現因將關閉而產生管理上的懈怠疏失,顯然是很高的機率,因此提供管理上一個很大的警惕,對於任何即將[畢業]的生產線,更應該管理發條上緊!

本文作者是台灣健康產業協會理事長 姚念周 博士